提升产业化 促进农牧业现代化
——做自治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排头兵
按照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总体部署和王君书记在巴彦淖尔市调研期间鼓励我市争当全区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排头兵的总体要求,我市把“做大规模、做强龙头、做优品牌、做实服务、做严监管”作为着力点,通过做精做深来做大做强现代农牧业,做好自治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排头兵。
一、做大规模,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一是不断提升传统农作物种植水平。通过抓好小麦、葵花、番茄、脱水菜种植基地建设,全市优质高产高效农作物比重提高到80%以上。鼓励企业自建生产基地,160家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其中92家建立了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为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原料供应。如兆丰公司通过提供技术服务、签订订单、保护价收购等措施与农户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建设绿色富硒小麦生产基地3万亩。全市订单农业面积255万亩,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24.6%。二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通过科学规划、政策扶持、规模发展、科技支撑,十二五期间全市设施农业面积由3.8万亩增加到了24万亩,预计十三五末达到35万亩,着力将我市打造为自治区西部蔬菜生产基地。三是积极推进规模化养殖业。全市累计建成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4516处,其中:年出栏500只以上的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703个,肉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8%以上,初步形成了饲草、繁育、育肥、加工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全市有机奶牛存栏近8万头,年产有机原奶近30万吨,超过丹麦成为世界第一大有机原奶生产基地。
二、做强龙头,提高绿色农畜产品加工能力。围绕乳肉、绒纺、番茄、粮油等优势特色产业,我市引进和培育了中粮、鲁花、恒丰、圣牧高科等一批龙头企业,通过大型龙头企业,实现农畜产品加工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单一产品向系列产品、生产型向复合经营型企业转变。全市现有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自治区级63家,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牧业产业化加工企业270家,2015年实现增加值155亿元;建立产业化基地680万亩,龙头企业带动养殖数量1320万头只,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4%以上。
三、做新科技,增加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活力。我们紧紧抓住农牧业产业化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通过科技创新,着力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和层次。一是强化科技培训。每年培训师资人员1000人、训农牧民30万人次,加强适用技术推广培训以及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程,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二是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通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和试验示范等措施,培育形成了3家自治区级企业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21家。依托中国农科院、河套学院、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力量,与草原宏宝、米真羊绒等龙头企业就肉羊提质改良、二狼山白绒山羊提纯改良等关键技术进行深度合作研究,为巩固品牌优势、产品研发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科技园区示范带动。充分发挥地理优势,突出地域特色,集中建设了五原隆兴昌万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五原巴美肉羊养殖园区、临河富川现代肉羊养殖园区等一批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特色产业化基地,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日益突显。
四、做优品牌,突出农畜产品绿色特色优势。紧紧依托优势产业、围绕“绿色河套”的金字招牌,通过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培育、扶持和发展拿得出、叫得响的名牌产品。累计获得三品认证生产企业96家、产品242个,巴美肉羊、河套番茄、五原黄柿子等6个农产品通过了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建设“三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310万亩。全市农副产品注册商标1996件,其中驰名商标7件,著名商标65件,知名商标131件。圣牧高科有机奶、兆丰“鸡鹿塞”牌石碾有机面粉、富川有机羊肉等品牌产品成功进入北上广等地高端市场。
五、做实服务,保障绿色农畜产品健康发展。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施总投资15亿元的河套灌区排水设施改造工程和5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食生产。二是创新农畜产品销售模式。五原县建成全国首个县级电商产业园,并荣获了“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两项国家级荣誉。渤海商品交易所五原营业部葵花籽产品日线上交易额在1.5至2亿元,累计交易总额达500多亿元。临河羊畜产品电子交易中心交易额累计达到1.3亿多元。番茄、脱水菜、绒纺、籽仁产业被列为国家级外贸转型示范基地,农畜产品出口额达到3亿美元,连续6年位列全区第一。成功组织企业参加第三届中国·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首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河套”面粉和“圣牧高科”有机奶荣获农交会金奖。成功举办了蒙台现代农业论坛、新西兰·巴彦淖尔市肉羊产业研讨会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我市农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据统计,目前我市从事农畜产品电子商务的企业已达1000家,网销产品涵盖羊肉、苁蓉、番茄、枸杞、面粉、香瓜等数十个农产品领域,全年农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5亿元。三是强化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坚持把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巴彦淖尔农牧业产业化的生命线来抓,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加强农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检测检验体系、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推动了农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全面提升。
按照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总体部署和王君书记在巴彦淖尔市调研期间鼓励我市争当全区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排头兵的总体要求,我市把“做大规模、做强龙头、做优品牌、做实服务、做严监管”作为着力点,通过做精做深来做大做强现代农牧业,做好自治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排头兵。
一、做大规模,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一是不断提升传统农作物种植水平。通过抓好小麦、葵花、番茄、脱水菜种植基地建设,全市优质高产高效农作物比重提高到80%以上。鼓励企业自建生产基地,160家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其中92家建立了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为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原料供应。如兆丰公司通过提供技术服务、签订订单、保护价收购等措施与农户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建设绿色富硒小麦生产基地3万亩。全市订单农业面积255万亩,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24.6%。二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通过科学规划、政策扶持、规模发展、科技支撑,十二五期间全市设施农业面积由3.8万亩增加到了24万亩,预计十三五末达到35万亩,着力将我市打造为自治区西部蔬菜生产基地。三是积极推进规模化养殖业。全市累计建成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4516处,其中:年出栏500只以上的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703个,肉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8%以上,初步形成了饲草、繁育、育肥、加工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全市有机奶牛存栏近8万头,年产有机原奶近30万吨,超过丹麦成为世界第一大有机原奶生产基地。
二、做强龙头,提高绿色农畜产品加工能力。围绕乳肉、绒纺、番茄、粮油等优势特色产业,我市引进和培育了中粮、鲁花、恒丰、圣牧高科等一批龙头企业,通过大型龙头企业,实现农畜产品加工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单一产品向系列产品、生产型向复合经营型企业转变。全市现有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自治区级63家,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牧业产业化加工企业270家,2015年实现增加值155亿元;建立产业化基地680万亩,龙头企业带动养殖数量1320万头只,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4%以上。
三、做新科技,增加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活力。我们紧紧抓住农牧业产业化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通过科技创新,着力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和层次。一是强化科技培训。每年培训师资人员1000人、训农牧民30万人次,加强适用技术推广培训以及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程,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二是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通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和试验示范等措施,培育形成了3家自治区级企业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21家。依托中国农科院、河套学院、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力量,与草原宏宝、米真羊绒等龙头企业就肉羊提质改良、二狼山白绒山羊提纯改良等关键技术进行深度合作研究,为巩固品牌优势、产品研发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科技园区示范带动。充分发挥地理优势,突出地域特色,集中建设了五原隆兴昌万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五原巴美肉羊养殖园区、临河富川现代肉羊养殖园区等一批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特色产业化基地,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日益突显。
四、做优品牌,突出农畜产品绿色特色优势。紧紧依托优势产业、围绕“绿色河套”的金字招牌,通过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培育、扶持和发展拿得出、叫得响的名牌产品。累计获得三品认证生产企业96家、产品242个,巴美肉羊、河套番茄、五原黄柿子等6个农产品通过了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建设“三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310万亩。全市农副产品注册商标1996件,其中驰名商标7件,著名商标65件,知名商标131件。圣牧高科有机奶、兆丰“鸡鹿塞”牌石碾有机面粉、富川有机羊肉等品牌产品成功进入北上广等地高端市场。
五、做实服务,保障绿色农畜产品健康发展。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施总投资15亿元的河套灌区排水设施改造工程和5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食生产。二是创新农畜产品销售模式。五原县建成全国首个县级电商产业园,并荣获了“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两项国家级荣誉。渤海商品交易所五原营业部葵花籽产品日线上交易额在1.5至2亿元,累计交易总额达500多亿元。临河羊畜产品电子交易中心交易额累计达到1.3亿多元。番茄、脱水菜、绒纺、籽仁产业被列为国家级外贸转型示范基地,农畜产品出口额达到3亿美元,连续6年位列全区第一。成功组织企业参加第三届中国·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首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河套”面粉和“圣牧高科”有机奶荣获农交会金奖。成功举办了蒙台现代农业论坛、新西兰·巴彦淖尔市肉羊产业研讨会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我市农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据统计,目前我市从事农畜产品电子商务的企业已达1000家,网销产品涵盖羊肉、苁蓉、番茄、枸杞、面粉、香瓜等数十个农产品领域,全年农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5亿元。三是强化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坚持把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巴彦淖尔农牧业产业化的生命线来抓,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加强农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检测检验体系、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推动了农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