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左旗:民生如天
说到巴林左旗,您马上会想到这块土地上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千年前在这里兴起的契丹大辽,使这片草原名扬遐迩。但是,也正是这种游牧文化,使这里的经济久久处于一种原始落后状态。
巴林左旗的振兴,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这片沉睡的草原苏醒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随着2014年开始的“十个全覆盖”重大民生工程的实施,这里农村牧区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这里用日新月异不是形容,而真是如此。有两个小故事:
隆昌镇前召嘎查一个在外读书的大学生接到母亲告诉他村中变化的微信,非常高兴,暑假带城里的同学来家玩,竟一时没认出修得相当漂亮的家……
碧流台镇大良沟村一妇女因嫌村中太穷离婚而去,一年后因办有关土地的事回来,见村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容美了,村民富了,原来的家也有了致富门路,她又复婚了……
这是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您不要笑那位复婚的女人是嫌贫爱富,咱应想想,是什么吸引了那个女人回来?一年的时间村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当地的村民都会告诉您,这些变化全得益于造福民生的“十个全覆盖”工程。在我市这项惠民工程的实施中,巴林左旗抓住这个历史机遇,科学规划,扎实苦干,成效显著,走在了前列。
您想知道巴林左旗“十个全覆盖”的变化细节吗?就让我们走进那里的农村牧区去看看吧。
外 美
走在巴林左旗的乡间,放眼望去,每个村庄都是画着彩画或标语的白面灰顶的围墙,排列整齐的房舍,平坦通畅的乡路,宽阔的文化活动广场,景色宜人,宁静祥和,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这不光是一个村庄的外在形象,也是一项惠民工程。左旗的农村在过去普遍存在“脏、乱、差”的情况,和城市比,城乡之间在面貌和生活环境上都存在着巨大反差。因此,在2014年“十个全覆盖”工程开始后,左旗首先下大力气整治村庄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具体项目是:危房改造、街巷硬化、院墙修建、垃圾清理、绿化植树。
在这些工程中,很多乡镇都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随便举几例:
哈拉哈达镇在2014年就完成了水泥路硬化1.3公里,村街巷硬化24条,主街墙体美化15100平方米,街巷绿化面积达56亩,土墙改砖墙2700米,村民房屋保温150户。
林东镇福山地村2015年实施了357户的危房改造,新建和改造村民院墙8500米,新建成了2000平方米的村民文化活动广场,改造和建设标准化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村村通电、通广播电视,成了全旗具有示范作用的“十个全覆盖”典型村。
隆昌镇通过“村庄绿化、道路硬化、房屋美化、环境净化、农家文化”这些措施,两年来完成危房改造1144户;清除柴草、粪堆等垃圾2500余吨;硬化街巷61.1公里;新建文化广场5处。
有些人看了这些村里漂亮的街墙和水泥路,可能会认为这是在搞“面子”工程,有这钱何不给老百姓改善生活?但当您和当地人聊起,他们绝不会这么说,每谈到这些都是喜形于色。
林东镇下朝村70多岁的老汉张国宾说:“我在这村住了70多年了,过去一出屋,两脚沾满泥,现在是上头出钱帮咱把泥水路修成了水泥路,黑天出屋都不用打手电,就是个顺溜!在危房改造中,咱住上了保暖房。这都是‘十个全覆盖’带给咱老百姓的福啊……”
林东镇先锋村韩君在外打工,回来后看到小村的惊人变化,连连说:“想不到我们村也像城里一样干净了,想不到我们村也有了文化体育广场,想不到我们村也建了功能齐全的‘村民之家’……”
内 实
靓丽的村容村貌是“十个全覆盖”的外在形象,如果您顺着美丽的街墙和整洁的水泥路随意走入巴林左旗任何一个小村,您就会发现更多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那就是:安全饮水、村村通电及农网改造、村村通广播电视、标准化卫生室、便民连锁超市等项目的建设。
这些惠民工程是和上面讲到的 “危房改造”、“街巷硬化”等工程同时进行的,也都取得了相当优异的成就。比如:
查干哈达苏木前召嘎查是贫水村,投资64万元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136户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升级农村电网10公里;完成广播电视户户通136户;建了70平方米的村级卫生室。在牧民其木格家,您看到不仅有广播电视、电灯电话,还有一拧就哗啦啦流的自来水,她兴奋地说:“现在的日子真幸福,不用天天大老远地挑水了……”
旗商务局在2015年根据市商务局和旗政府的部署,在乡村牧区改造升级便民连锁超市68家,投资544万元。
说到农村通电及电网改造、通广播电视等项目,其实巴林左旗很早就已经启动了,在“十个全覆盖”东风的吹动下,再一次完善升级。美丽的村容增强了村民的生活品位,实惠的水电服务、卫生室、便民超市方便了村民的生活,那么,老百姓的精神生活会怎么样呢?
神 爽
幽雅的环境和实惠的服务带给村民的肯定是精神上的愉悦和爽快,而要更加满足和保持这种欢乐的精神,那必须要创造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这在“十个全覆盖”中是有的,具体便是:校舍安全改造、文化室建设、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等。这些项目在巴林左旗“十个全覆盖”的实施中,都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隆昌镇姜家湾村两个自然村,都有文化广场。每到农闲时节下午三四点钟,妇女们便聚来跳舞。村中建有272平方米的文化室,其中不光有图书和娱乐设施,还配有电脑,年轻人可以直接网上购物。
林东镇十三号村,每天晚饭后村民们便来村中的文化广场上扭秧歌,村里统一购置了秧歌服装,配备了锣鼓乐器。组成了70多人的秧歌队,平时自娱自乐,每逢节假日或休闲时就给村民演出。
结合校舍安全改造,还加强了幼儿园建设,各乡镇都抓得很紧。富河镇2015年投资15万元在四个村建了4所幼儿园;查干哈达苏木前召嘎查建有80平方米蒙汉双语幼儿园,有13个孩子入学;还建有200平方米的民族文化展览活动室;林东镇福山地村建起了文化活动室,并修建了供村民表演娱乐的大舞台……
最值得一提的是,巴林左旗给农牧区的老年人提供了愉悦的幸福感,那就是在“社会保障”项目中,成功创办了一种新的农村养老模式:互助养老“幸福院”。农村养老问题历来是个难题,尤其年轻外出打工的现在,空巢独居老人增多,每日只有与孤独和寂寞为伴。
在富河镇兴隆山村的4个自然屯中,有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590人,占总人口的18.3%。这些鳏寡孤独老人,在“十个全覆盖”危房改造中,上边虽每户配给1.35万元,但老人们只能干瞪眼,他们既没钱也无力建房。村两委班子把这个问题当大事认真研究,以“营造新环境、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实现尊老敬老”为目标,决定利用闲置的学校校舍建设幸福院,为老人们提供“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的全方位服务。
“幸福院”和“敬老院”是有区别的。幸福院是家庭自理与资助帮扶相结合。衣食医等生活所需由老人及其子女负担,房间及水电暖等服务由院里提供。每户分一间房,老人生活自理,可居住但不涉及继承权;幸福院的老人们的住室比邻而居,结对互助、相互照顾、相互关心,给老人们创造温暖的交往环境。
2014年兴隆山村改建和修葺校舍18间,新建20间,入住老人26户45人。2015年,新建老人居住房2栋780平方米,还可容纳114位老人。这所幸福院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服务到位,创建了农村互助养老新模式。各乡镇大受启发,纷纷开办幸福院。这给乡村孤独老人们的晚年带来了真正的幸福,他们互助养老,其乐融融。
巴林左旗在“十个全覆盖”中,各项目都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也进行了大量的投入,那么,“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兴起,和对其进行极大投入的农村产业的发展有没有什么支撑呢?
业 兴
巴林左旗原旗长高希华讲过一句话:“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美丽乡村,要有‘着落’,没有‘着落’的工作,肯定不接地气,最后只能热闹热闹拉倒。”他说的这个“着落”,就是指要把发展产业与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同步支撑。姜家湾村支书史强有句话说得也挺明白:对一个村“不光看美了、靓了,要看是不是富了。”
其实这种观念在左旗各乡镇干部的心中都是占着非常非常重要位置的,他们是自然而然地把“十个全覆盖”工程和产业发展联在了一起的,不但做到了互相支撑,在很大程度上更是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林东镇柴达木村有个红格尔庄园,沿山坡有两排暖棚直排山腰,种花卉、无公害蔬菜、水果;其间还有餐饮、游泳池、滑雪场、酒厂等产业。这是两家公司与村中水果合作社、蔬菜合作社合办的。在“十个全覆盖”中越来越兴旺,村中的村民都前来打工,收入可观。
十三敖包镇是远近闻名的笤帚苗之乡,近年来,特别是“十个全覆盖”工程启动以来,镇班子把笤帚苗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使全镇种植加工销售产值达2亿元,仅此一项人均收入就达1500元。现在全镇笤帚苗种植面积10万亩,带动周边乡镇50多万亩,形成了60万亩集中产区,成为全国最知名的笤帚苗生产基地。全镇加工10万把以上的企业达20家,1万把加工户1000多家,形成了“龙头带动,分户加工,大户带小户,户户搞加工”的致富产业格局。
这个镇还有个海兴村,香瓜已经成了品牌,远销北京、河南、河北。这个村的三组有八千亩地,其中五千亩种香瓜。各户种植,由村里统一外销,贴“海兴村香瓜”商标。村民江万军几个人在河南开封打工,看到卖香瓜的,便买了一个,一吃真甜,细一看商标,竟是“海兴香瓜”,乐得他合不拢嘴,骄傲地和周围人说起了家乡。
查干哈达苏木前召嘎查和后召嘎查是牧区,原来比较困难,种地没水,放牧草场少。但他们的周围有召庙、辽祖陵、冰臼群、风电场。“十个全覆盖”启动后,他们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便大力开发旅游业,很多家庭搞了“农家乐”、“牧家乐”,村里还成立了“富民旅游公司”,与其他旅游公司合作,由村民为游客提供实惠的服务。仅此项收入,每家年收入多的可达七八万元,少的也有1万多元。
“十个全覆盖”不但使集体的产业得到了支撑,农民个体更是大受实惠,真正体现了民生大如天的理念。
碧流台镇大良沟村的张会英是土生土长的山里人,几十年就靠种地和打工为生,全家年收入也就4000多元。改革开放使周围一些农户靠发展旅游致了富,他也有这心思,但因自家地方有限,难以圆梦。“十个全覆盖”农村环境改造工程解决了他的难题,村里帮他流转土地,镇政府帮他协调贷款,他很快筹资20万元,建起6间“农家院”,可一次容纳十多名游客食宿。他兴奋地说:“现在村子越来越美,致富的家底越来越厚,今后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林东镇刀老毛道村,一排排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成方连片,里面的果蔬生机勃勃。大棚种植户刘军说:“在建大棚的过程中,上边给补贴了5万多元,镇里村里又帮助协调贷款5万元,我是真心感谢啊,再致不了富,就怪自己太没能耐了……”
如上面这样实例在巴林左旗各乡镇还有很多很多,数不胜数。从中不难看出,巴林左旗的产业在资金上支撑了“十个全覆盖”的开展,而“十个全覆盖”这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又给产业带来了更大的蓬勃发展的生机。
说到这里,咱们把巴林左旗“十个全覆盖”民生工程的各个项目全谈到了,还谈了此项活动给产业带来的强大支撑。“十个全覆盖”工程从2014年启动,巴林左旗牢牢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举全旗之力推进这项重大的民生工程。让我们看看几组数字:
2014年,全旗“十个全覆盖”工程覆盖34个嘎查村,投资2.9亿元。完成危房改造2000户;建设安全饮水工程28处;硬化村街巷102公里;改造升级农村电网544.53公里;完成户户通3647户;开工建设校舍10个;建设卫生室30个,文化活动室52个;完成便民连锁超市34家;社会保障工程实现全覆盖。
2015年,全旗“十个全覆盖”工程覆盖105个嘎查村(场)。工程总投资8.8亿元。工程包括:危房改造7066户;安全饮水工程73处;街巷硬化434.6公里;广播电视户户通3500户;校舍安全改造21个;卫生室49所;文化室84个;便民连锁超市139家;社会保障投资4462.2万元;村村通电已实现全覆盖。
数字是枯燥的。但它却真实记录着全旗在“十个全覆盖”活动中的工作成果,也正是这些数字使巴林左旗的“十个全覆盖”工程在全市乃至自治区能名列前茅。
那么,是什么使他们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呢?咱们就到巴林左旗的干部群众中去看看他们到底是怎么做的吧。
严 规
这两个字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严密的规划,二是指严格的规矩。
“十个全覆盖”活动,是一项把民生看得比天大的重大惠民工程,因此巴林左旗按市里的要求,在工程实施之前,从旗里到乡镇苏木再到嘎查村,三级都认真地做好非常严密的规划。
有了规划能不能实现,关键是怎么去干,这就涉及到必须要有严格的规矩。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刚启动时,左旗四个班子主要领导和9名旗委常委分别任团长,组建了13个引领团,全旗99个旗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组建了173支引领队,覆盖引领全旗166个嘎查村和7个社区;旗乡村三级13000多名干部直接联系农牧户,保证实现“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的全覆盖。不断完善深化“处级领导包乡包片,科级干部驻村,普通干部到户”的基层责任落实体系,形成了“领导小组统筹调度、分管领导牵头负责、职能部门具体指导、镇村组织实施、社会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
实 措
实际有效的具体措施是“十个全覆盖”工程能否顺利进展的根本保证。在具体到各项工程实施时,巴林左旗摸索出一些很有效的措施。
比如在“危房改造”中,他们就有“五字诀”:一是“拆”,对长期无人居住的废旧土房拆除;二是“修”,对有修葺价值的,进行挂灰贴砖等修缮;三是“换”,农户可换购闲置砖瓦房,拆除土房;四是“建”,按要求建新房;五是“统”,为住土房老人统一建幸福院。
各乡镇也有各自有效的措施。比如林东镇福山地村,以“三到农家”的方式使项目得到有效落实。一是“宣传惠民政策契约到农家”;二是“把关指导工程到农家”;三是“村民自治教育到农家”。
隆昌镇是“六措并举”,一是“团组抓,权力散”;二是“树典型,学中变”;三是“我出物,群众干”;四是“上资源,示改变”;五是“软硬结,谋长远”;六是“抓产业,促发展”。
十三敖包镇依托“六个到位”确保“十个全覆盖”工程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二是工作宣传到位;三是推进措施到位;四是群众监督到位;五是后续管护到位;六是产业培育到位。
以上只是几例,巴林左旗各乡镇从上到下都有了切实可行的实现规划的具体工作措施。
苦 干
巴林左旗的各级干部在“十个全覆盖”工程中,从这些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效工作办法中受益匪浅。但光有这些不行,还得看干部们怎么干。
“十个全覆盖”是惠民工程,但开始老百姓是不理解的,遇到这种情况,下乡干部和村干部都是顶住压力,想尽办法将问题解决。
再如是发动群众帮助做工作。有一村在修墙时遇上了一家钉子户,对工作队和村干部就是不理,甚至大骂,这不但误了工程,也使村中一条街的邻居们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工作队便跟这些村民们讲清利害,请他们帮助去做工作。这些村民们便结伴前往钉子户家,最多时达几十人。几天下来,钉子户终于扛不住,主动找工作队让步了。
也有的是村干部让亲人先干先得利,以此引导村民认识到好处。如姜家湾村史书记,在改造街巷刚开始时,大伙都犹豫观望,他让他的连襟带头先扒先垒,村民们看到垒墙的砖是上边白给,新修的墙又直又漂亮,便纷纷主动前来要砖修墙了。
而那些下乡的各级干部也是相当累的。在乡镇村各级干部中,出现了很多为了工作而抛家舍业的感人故事。
查干哈达苏木副苏木达阿拉坦托娅是位女士,她在后召村包片时,突遇丈夫患阑尾炎住院手术,她赶回去刚安排好,儿子又因尿路感染也住了院。按说她在家伺候几天是人之常情,但她放不下她包片村里的工作,安排好丈夫和儿子住院,交给家中老人照看,便急忙回了后召村去忙原定的工作,没提过一句家里还有两个住院的病人。
林东镇有一位女村长,工作相当认真,村中分建墙用的红砖,有人想多要,她公平办事,不给,挨了一通骂。在家里,丈夫上山干了一天活回到家,却没人做饭,清锅冷灶,晚上她开会回来,面对的只能是老公冷漠的后背;有次公婆要外出,她因工作误了给公婆洗衣服,老人只能穿着脏衣上车。她每次说起因忙于工作,不能伺候孩子、丈夫、公婆,就委屈地直哭。但过后她仍是义无反顾地走向工作。
从这些小事儿中不难看出,在“十个全覆盖”活动中,巴林左旗的各级干部们为了惠民的民生工程付出了什么样的努力。
亲 众
“十个全覆盖”工程本来就是惠民工程,那么工作中当然是亲密联系群众的,首先必须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得到他们的支持。
巴林左旗各乡镇嘎查村所进行的每项“十个全覆盖”工程项目,在计划阶段都必须经嘎查村民代表大会、小组长会议通过,并在嘎查、村内进行公示,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比如查干哈达苏木前召嘎查的牧民,在全覆盖工程建设中踊跃投工投劳,全嘎查的牧民群众共投入133万元进行了院墙整修、街巷硬化、环境整治等工程建设。
说到群众踊跃投工投劳参加“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那是相当可观的。2015年巴林左旗有关“十个全覆盖”工程总投资8.8亿元,其中国家投资1.3亿元,自治区投资1.9亿元,市里配套0.5亿元,旗里配套2.1亿元,群众自筹3亿元。在这些投资方中,“群众自筹”是最多的,占了总投资数的将近三分之一,由此可见,在这项重大民生工程中能发挥群众广泛参与的重要性。
在发挥群众作用中,巴林左旗在工程建设,特别是资金来源上采取多元化,即:政府主导倾斜一部分,驻地企业赞助一部分,外出人士捐助一部分,群众筹资筹劳一部分。说到企业资助、外出人士捐助,是有很多感人事例的。
比如林东镇水泉沟村,与阿旗交界,重点工程是村街硬化,按照标准安排是长3公里、宽3米,但这与村里的情况有很大出入,不但长度不够,宽度也不行,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让镇里再加资金或让村里出钱都很困难。于是陈副镇长便和承担工程的企业家毛玉辉商量,毛玉辉考虑村里的实际情况,很快答应在原投资不加一分钱的前提下,无偿将水泥路加长1000米,两面加宽1.7米,一下资助近15万元。这让村民们相当感动,主动为施工队做饭送饭。
再比如碧流台镇杨家营子村有个外出创业的成功人士马忠学,他回家探亲,见村中老人无法打发时光,颇有感慨,便和村中商量,愿出钱将废弃的校舍改建成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并要把村子里的一个倾倒垃圾的大坑填平建成文化活动广场。马忠学回去后就立即给住在村中的舅舅打来了100万元,嘱托舅舅代他和村班子商量,完成他承诺过的活动中心和文化广场的修建。100万啊,全村人在吃惊之后是深深地感动!
在巴林左旗,如上面说到的企业家和外出创业人士主动捐助家乡“十个全覆盖”的人物很多。据统计,到2015年末在全旗中,有色金属、房地产、农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等7个行业的10余位企业家无偿捐助“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资金700余万元,外出能人返乡投资达300万元,极大地支持了家乡的建设,为家乡“十个全覆盖”工程作出了不可小视的贡献。
从上面咱们能看得明白,巴林左旗是怎么在“十个全覆盖”工程中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那便是,提前有科学规划布局、实施中有可行的措施、有积极苦干的各级干部、有广大基层群众的积极参与。
这些有效的举措,使巴林左旗各乡镇苏木嘎查村都发生了巨变,就像是一幅铺展在草原上的绚丽画卷,是那样的多姿多彩,让生活在其中的广大农牧民群众倍感幸福。
老人们说:以前晚上没处去,顶多打打扑克,现在有了文体广场,可以散步、打球、跳舞,多好啊;还有幸福院,让我们不孤独了……
女人们说:以前没幼儿园,小孩子拖得我们什么也不能干。现在幼儿园就在家门口,不但孩子能受到良好教育,我们也能创业了……
创业者说:路修好了,这也是修在我们村民心中的致富路,我们一定要沿着这条大道走向富足……
村民们编三句半说:“十个全覆盖”得民心,感谢政府感谢党,党的恩情永不忘,歌唱!
是啊,民生如天,“十个全覆盖”惠民工程就是要给老百姓带来一种说不尽的“幸福”!
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巴林左旗将进入攻坚战,为人民创造更大的幸福。旗委书记李浩楠坚定地说:“我们将一张蓝图绘到底,真正走出一条具有左旗特色、示范效应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新路子,推动左旗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旗。”
我们相信,巴林左旗的“十个全覆盖”工程就如一篇没有休止符的昂扬乐章,充满生机和活力,在全旗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下,一定会创造更大的辉煌!
巴林左旗的振兴,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这片沉睡的草原苏醒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随着2014年开始的“十个全覆盖”重大民生工程的实施,这里农村牧区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这里用日新月异不是形容,而真是如此。有两个小故事:
隆昌镇前召嘎查一个在外读书的大学生接到母亲告诉他村中变化的微信,非常高兴,暑假带城里的同学来家玩,竟一时没认出修得相当漂亮的家……
碧流台镇大良沟村一妇女因嫌村中太穷离婚而去,一年后因办有关土地的事回来,见村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容美了,村民富了,原来的家也有了致富门路,她又复婚了……
这是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您不要笑那位复婚的女人是嫌贫爱富,咱应想想,是什么吸引了那个女人回来?一年的时间村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当地的村民都会告诉您,这些变化全得益于造福民生的“十个全覆盖”工程。在我市这项惠民工程的实施中,巴林左旗抓住这个历史机遇,科学规划,扎实苦干,成效显著,走在了前列。
您想知道巴林左旗“十个全覆盖”的变化细节吗?就让我们走进那里的农村牧区去看看吧。
外 美
走在巴林左旗的乡间,放眼望去,每个村庄都是画着彩画或标语的白面灰顶的围墙,排列整齐的房舍,平坦通畅的乡路,宽阔的文化活动广场,景色宜人,宁静祥和,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这不光是一个村庄的外在形象,也是一项惠民工程。左旗的农村在过去普遍存在“脏、乱、差”的情况,和城市比,城乡之间在面貌和生活环境上都存在着巨大反差。因此,在2014年“十个全覆盖”工程开始后,左旗首先下大力气整治村庄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具体项目是:危房改造、街巷硬化、院墙修建、垃圾清理、绿化植树。
在这些工程中,很多乡镇都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随便举几例:
哈拉哈达镇在2014年就完成了水泥路硬化1.3公里,村街巷硬化24条,主街墙体美化15100平方米,街巷绿化面积达56亩,土墙改砖墙2700米,村民房屋保温150户。
林东镇福山地村2015年实施了357户的危房改造,新建和改造村民院墙8500米,新建成了2000平方米的村民文化活动广场,改造和建设标准化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村村通电、通广播电视,成了全旗具有示范作用的“十个全覆盖”典型村。
隆昌镇通过“村庄绿化、道路硬化、房屋美化、环境净化、农家文化”这些措施,两年来完成危房改造1144户;清除柴草、粪堆等垃圾2500余吨;硬化街巷61.1公里;新建文化广场5处。
有些人看了这些村里漂亮的街墙和水泥路,可能会认为这是在搞“面子”工程,有这钱何不给老百姓改善生活?但当您和当地人聊起,他们绝不会这么说,每谈到这些都是喜形于色。
林东镇下朝村70多岁的老汉张国宾说:“我在这村住了70多年了,过去一出屋,两脚沾满泥,现在是上头出钱帮咱把泥水路修成了水泥路,黑天出屋都不用打手电,就是个顺溜!在危房改造中,咱住上了保暖房。这都是‘十个全覆盖’带给咱老百姓的福啊……”
林东镇先锋村韩君在外打工,回来后看到小村的惊人变化,连连说:“想不到我们村也像城里一样干净了,想不到我们村也有了文化体育广场,想不到我们村也建了功能齐全的‘村民之家’……”
内 实
靓丽的村容村貌是“十个全覆盖”的外在形象,如果您顺着美丽的街墙和整洁的水泥路随意走入巴林左旗任何一个小村,您就会发现更多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那就是:安全饮水、村村通电及农网改造、村村通广播电视、标准化卫生室、便民连锁超市等项目的建设。
这些惠民工程是和上面讲到的 “危房改造”、“街巷硬化”等工程同时进行的,也都取得了相当优异的成就。比如:
查干哈达苏木前召嘎查是贫水村,投资64万元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136户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升级农村电网10公里;完成广播电视户户通136户;建了70平方米的村级卫生室。在牧民其木格家,您看到不仅有广播电视、电灯电话,还有一拧就哗啦啦流的自来水,她兴奋地说:“现在的日子真幸福,不用天天大老远地挑水了……”
旗商务局在2015年根据市商务局和旗政府的部署,在乡村牧区改造升级便民连锁超市68家,投资544万元。
说到农村通电及电网改造、通广播电视等项目,其实巴林左旗很早就已经启动了,在“十个全覆盖”东风的吹动下,再一次完善升级。美丽的村容增强了村民的生活品位,实惠的水电服务、卫生室、便民超市方便了村民的生活,那么,老百姓的精神生活会怎么样呢?
神 爽
幽雅的环境和实惠的服务带给村民的肯定是精神上的愉悦和爽快,而要更加满足和保持这种欢乐的精神,那必须要创造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这在“十个全覆盖”中是有的,具体便是:校舍安全改造、文化室建设、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等。这些项目在巴林左旗“十个全覆盖”的实施中,都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隆昌镇姜家湾村两个自然村,都有文化广场。每到农闲时节下午三四点钟,妇女们便聚来跳舞。村中建有272平方米的文化室,其中不光有图书和娱乐设施,还配有电脑,年轻人可以直接网上购物。
林东镇十三号村,每天晚饭后村民们便来村中的文化广场上扭秧歌,村里统一购置了秧歌服装,配备了锣鼓乐器。组成了70多人的秧歌队,平时自娱自乐,每逢节假日或休闲时就给村民演出。
结合校舍安全改造,还加强了幼儿园建设,各乡镇都抓得很紧。富河镇2015年投资15万元在四个村建了4所幼儿园;查干哈达苏木前召嘎查建有80平方米蒙汉双语幼儿园,有13个孩子入学;还建有200平方米的民族文化展览活动室;林东镇福山地村建起了文化活动室,并修建了供村民表演娱乐的大舞台……
最值得一提的是,巴林左旗给农牧区的老年人提供了愉悦的幸福感,那就是在“社会保障”项目中,成功创办了一种新的农村养老模式:互助养老“幸福院”。农村养老问题历来是个难题,尤其年轻外出打工的现在,空巢独居老人增多,每日只有与孤独和寂寞为伴。
在富河镇兴隆山村的4个自然屯中,有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590人,占总人口的18.3%。这些鳏寡孤独老人,在“十个全覆盖”危房改造中,上边虽每户配给1.35万元,但老人们只能干瞪眼,他们既没钱也无力建房。村两委班子把这个问题当大事认真研究,以“营造新环境、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实现尊老敬老”为目标,决定利用闲置的学校校舍建设幸福院,为老人们提供“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的全方位服务。
“幸福院”和“敬老院”是有区别的。幸福院是家庭自理与资助帮扶相结合。衣食医等生活所需由老人及其子女负担,房间及水电暖等服务由院里提供。每户分一间房,老人生活自理,可居住但不涉及继承权;幸福院的老人们的住室比邻而居,结对互助、相互照顾、相互关心,给老人们创造温暖的交往环境。
2014年兴隆山村改建和修葺校舍18间,新建20间,入住老人26户45人。2015年,新建老人居住房2栋780平方米,还可容纳114位老人。这所幸福院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服务到位,创建了农村互助养老新模式。各乡镇大受启发,纷纷开办幸福院。这给乡村孤独老人们的晚年带来了真正的幸福,他们互助养老,其乐融融。
巴林左旗在“十个全覆盖”中,各项目都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也进行了大量的投入,那么,“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兴起,和对其进行极大投入的农村产业的发展有没有什么支撑呢?
业 兴
巴林左旗原旗长高希华讲过一句话:“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美丽乡村,要有‘着落’,没有‘着落’的工作,肯定不接地气,最后只能热闹热闹拉倒。”他说的这个“着落”,就是指要把发展产业与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同步支撑。姜家湾村支书史强有句话说得也挺明白:对一个村“不光看美了、靓了,要看是不是富了。”
其实这种观念在左旗各乡镇干部的心中都是占着非常非常重要位置的,他们是自然而然地把“十个全覆盖”工程和产业发展联在了一起的,不但做到了互相支撑,在很大程度上更是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林东镇柴达木村有个红格尔庄园,沿山坡有两排暖棚直排山腰,种花卉、无公害蔬菜、水果;其间还有餐饮、游泳池、滑雪场、酒厂等产业。这是两家公司与村中水果合作社、蔬菜合作社合办的。在“十个全覆盖”中越来越兴旺,村中的村民都前来打工,收入可观。
十三敖包镇是远近闻名的笤帚苗之乡,近年来,特别是“十个全覆盖”工程启动以来,镇班子把笤帚苗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使全镇种植加工销售产值达2亿元,仅此一项人均收入就达1500元。现在全镇笤帚苗种植面积10万亩,带动周边乡镇50多万亩,形成了60万亩集中产区,成为全国最知名的笤帚苗生产基地。全镇加工10万把以上的企业达20家,1万把加工户1000多家,形成了“龙头带动,分户加工,大户带小户,户户搞加工”的致富产业格局。
这个镇还有个海兴村,香瓜已经成了品牌,远销北京、河南、河北。这个村的三组有八千亩地,其中五千亩种香瓜。各户种植,由村里统一外销,贴“海兴村香瓜”商标。村民江万军几个人在河南开封打工,看到卖香瓜的,便买了一个,一吃真甜,细一看商标,竟是“海兴香瓜”,乐得他合不拢嘴,骄傲地和周围人说起了家乡。
查干哈达苏木前召嘎查和后召嘎查是牧区,原来比较困难,种地没水,放牧草场少。但他们的周围有召庙、辽祖陵、冰臼群、风电场。“十个全覆盖”启动后,他们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便大力开发旅游业,很多家庭搞了“农家乐”、“牧家乐”,村里还成立了“富民旅游公司”,与其他旅游公司合作,由村民为游客提供实惠的服务。仅此项收入,每家年收入多的可达七八万元,少的也有1万多元。
“十个全覆盖”不但使集体的产业得到了支撑,农民个体更是大受实惠,真正体现了民生大如天的理念。
碧流台镇大良沟村的张会英是土生土长的山里人,几十年就靠种地和打工为生,全家年收入也就4000多元。改革开放使周围一些农户靠发展旅游致了富,他也有这心思,但因自家地方有限,难以圆梦。“十个全覆盖”农村环境改造工程解决了他的难题,村里帮他流转土地,镇政府帮他协调贷款,他很快筹资20万元,建起6间“农家院”,可一次容纳十多名游客食宿。他兴奋地说:“现在村子越来越美,致富的家底越来越厚,今后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林东镇刀老毛道村,一排排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成方连片,里面的果蔬生机勃勃。大棚种植户刘军说:“在建大棚的过程中,上边给补贴了5万多元,镇里村里又帮助协调贷款5万元,我是真心感谢啊,再致不了富,就怪自己太没能耐了……”
如上面这样实例在巴林左旗各乡镇还有很多很多,数不胜数。从中不难看出,巴林左旗的产业在资金上支撑了“十个全覆盖”的开展,而“十个全覆盖”这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又给产业带来了更大的蓬勃发展的生机。
说到这里,咱们把巴林左旗“十个全覆盖”民生工程的各个项目全谈到了,还谈了此项活动给产业带来的强大支撑。“十个全覆盖”工程从2014年启动,巴林左旗牢牢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举全旗之力推进这项重大的民生工程。让我们看看几组数字:
2014年,全旗“十个全覆盖”工程覆盖34个嘎查村,投资2.9亿元。完成危房改造2000户;建设安全饮水工程28处;硬化村街巷102公里;改造升级农村电网544.53公里;完成户户通3647户;开工建设校舍10个;建设卫生室30个,文化活动室52个;完成便民连锁超市34家;社会保障工程实现全覆盖。
2015年,全旗“十个全覆盖”工程覆盖105个嘎查村(场)。工程总投资8.8亿元。工程包括:危房改造7066户;安全饮水工程73处;街巷硬化434.6公里;广播电视户户通3500户;校舍安全改造21个;卫生室49所;文化室84个;便民连锁超市139家;社会保障投资4462.2万元;村村通电已实现全覆盖。
数字是枯燥的。但它却真实记录着全旗在“十个全覆盖”活动中的工作成果,也正是这些数字使巴林左旗的“十个全覆盖”工程在全市乃至自治区能名列前茅。
那么,是什么使他们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呢?咱们就到巴林左旗的干部群众中去看看他们到底是怎么做的吧。
严 规
这两个字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严密的规划,二是指严格的规矩。
“十个全覆盖”活动,是一项把民生看得比天大的重大惠民工程,因此巴林左旗按市里的要求,在工程实施之前,从旗里到乡镇苏木再到嘎查村,三级都认真地做好非常严密的规划。
有了规划能不能实现,关键是怎么去干,这就涉及到必须要有严格的规矩。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刚启动时,左旗四个班子主要领导和9名旗委常委分别任团长,组建了13个引领团,全旗99个旗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组建了173支引领队,覆盖引领全旗166个嘎查村和7个社区;旗乡村三级13000多名干部直接联系农牧户,保证实现“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的全覆盖。不断完善深化“处级领导包乡包片,科级干部驻村,普通干部到户”的基层责任落实体系,形成了“领导小组统筹调度、分管领导牵头负责、职能部门具体指导、镇村组织实施、社会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
实 措
实际有效的具体措施是“十个全覆盖”工程能否顺利进展的根本保证。在具体到各项工程实施时,巴林左旗摸索出一些很有效的措施。
比如在“危房改造”中,他们就有“五字诀”:一是“拆”,对长期无人居住的废旧土房拆除;二是“修”,对有修葺价值的,进行挂灰贴砖等修缮;三是“换”,农户可换购闲置砖瓦房,拆除土房;四是“建”,按要求建新房;五是“统”,为住土房老人统一建幸福院。
各乡镇也有各自有效的措施。比如林东镇福山地村,以“三到农家”的方式使项目得到有效落实。一是“宣传惠民政策契约到农家”;二是“把关指导工程到农家”;三是“村民自治教育到农家”。
隆昌镇是“六措并举”,一是“团组抓,权力散”;二是“树典型,学中变”;三是“我出物,群众干”;四是“上资源,示改变”;五是“软硬结,谋长远”;六是“抓产业,促发展”。
十三敖包镇依托“六个到位”确保“十个全覆盖”工程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二是工作宣传到位;三是推进措施到位;四是群众监督到位;五是后续管护到位;六是产业培育到位。
以上只是几例,巴林左旗各乡镇从上到下都有了切实可行的实现规划的具体工作措施。
苦 干
巴林左旗的各级干部在“十个全覆盖”工程中,从这些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效工作办法中受益匪浅。但光有这些不行,还得看干部们怎么干。
“十个全覆盖”是惠民工程,但开始老百姓是不理解的,遇到这种情况,下乡干部和村干部都是顶住压力,想尽办法将问题解决。
再如是发动群众帮助做工作。有一村在修墙时遇上了一家钉子户,对工作队和村干部就是不理,甚至大骂,这不但误了工程,也使村中一条街的邻居们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工作队便跟这些村民们讲清利害,请他们帮助去做工作。这些村民们便结伴前往钉子户家,最多时达几十人。几天下来,钉子户终于扛不住,主动找工作队让步了。
也有的是村干部让亲人先干先得利,以此引导村民认识到好处。如姜家湾村史书记,在改造街巷刚开始时,大伙都犹豫观望,他让他的连襟带头先扒先垒,村民们看到垒墙的砖是上边白给,新修的墙又直又漂亮,便纷纷主动前来要砖修墙了。
而那些下乡的各级干部也是相当累的。在乡镇村各级干部中,出现了很多为了工作而抛家舍业的感人故事。
查干哈达苏木副苏木达阿拉坦托娅是位女士,她在后召村包片时,突遇丈夫患阑尾炎住院手术,她赶回去刚安排好,儿子又因尿路感染也住了院。按说她在家伺候几天是人之常情,但她放不下她包片村里的工作,安排好丈夫和儿子住院,交给家中老人照看,便急忙回了后召村去忙原定的工作,没提过一句家里还有两个住院的病人。
林东镇有一位女村长,工作相当认真,村中分建墙用的红砖,有人想多要,她公平办事,不给,挨了一通骂。在家里,丈夫上山干了一天活回到家,却没人做饭,清锅冷灶,晚上她开会回来,面对的只能是老公冷漠的后背;有次公婆要外出,她因工作误了给公婆洗衣服,老人只能穿着脏衣上车。她每次说起因忙于工作,不能伺候孩子、丈夫、公婆,就委屈地直哭。但过后她仍是义无反顾地走向工作。
从这些小事儿中不难看出,在“十个全覆盖”活动中,巴林左旗的各级干部们为了惠民的民生工程付出了什么样的努力。
亲 众
“十个全覆盖”工程本来就是惠民工程,那么工作中当然是亲密联系群众的,首先必须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得到他们的支持。
巴林左旗各乡镇嘎查村所进行的每项“十个全覆盖”工程项目,在计划阶段都必须经嘎查村民代表大会、小组长会议通过,并在嘎查、村内进行公示,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比如查干哈达苏木前召嘎查的牧民,在全覆盖工程建设中踊跃投工投劳,全嘎查的牧民群众共投入133万元进行了院墙整修、街巷硬化、环境整治等工程建设。
说到群众踊跃投工投劳参加“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那是相当可观的。2015年巴林左旗有关“十个全覆盖”工程总投资8.8亿元,其中国家投资1.3亿元,自治区投资1.9亿元,市里配套0.5亿元,旗里配套2.1亿元,群众自筹3亿元。在这些投资方中,“群众自筹”是最多的,占了总投资数的将近三分之一,由此可见,在这项重大民生工程中能发挥群众广泛参与的重要性。
在发挥群众作用中,巴林左旗在工程建设,特别是资金来源上采取多元化,即:政府主导倾斜一部分,驻地企业赞助一部分,外出人士捐助一部分,群众筹资筹劳一部分。说到企业资助、外出人士捐助,是有很多感人事例的。
比如林东镇水泉沟村,与阿旗交界,重点工程是村街硬化,按照标准安排是长3公里、宽3米,但这与村里的情况有很大出入,不但长度不够,宽度也不行,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让镇里再加资金或让村里出钱都很困难。于是陈副镇长便和承担工程的企业家毛玉辉商量,毛玉辉考虑村里的实际情况,很快答应在原投资不加一分钱的前提下,无偿将水泥路加长1000米,两面加宽1.7米,一下资助近15万元。这让村民们相当感动,主动为施工队做饭送饭。
再比如碧流台镇杨家营子村有个外出创业的成功人士马忠学,他回家探亲,见村中老人无法打发时光,颇有感慨,便和村中商量,愿出钱将废弃的校舍改建成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并要把村子里的一个倾倒垃圾的大坑填平建成文化活动广场。马忠学回去后就立即给住在村中的舅舅打来了100万元,嘱托舅舅代他和村班子商量,完成他承诺过的活动中心和文化广场的修建。100万啊,全村人在吃惊之后是深深地感动!
在巴林左旗,如上面说到的企业家和外出创业人士主动捐助家乡“十个全覆盖”的人物很多。据统计,到2015年末在全旗中,有色金属、房地产、农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等7个行业的10余位企业家无偿捐助“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资金700余万元,外出能人返乡投资达300万元,极大地支持了家乡的建设,为家乡“十个全覆盖”工程作出了不可小视的贡献。
从上面咱们能看得明白,巴林左旗是怎么在“十个全覆盖”工程中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那便是,提前有科学规划布局、实施中有可行的措施、有积极苦干的各级干部、有广大基层群众的积极参与。
这些有效的举措,使巴林左旗各乡镇苏木嘎查村都发生了巨变,就像是一幅铺展在草原上的绚丽画卷,是那样的多姿多彩,让生活在其中的广大农牧民群众倍感幸福。
老人们说:以前晚上没处去,顶多打打扑克,现在有了文体广场,可以散步、打球、跳舞,多好啊;还有幸福院,让我们不孤独了……
女人们说:以前没幼儿园,小孩子拖得我们什么也不能干。现在幼儿园就在家门口,不但孩子能受到良好教育,我们也能创业了……
创业者说:路修好了,这也是修在我们村民心中的致富路,我们一定要沿着这条大道走向富足……
村民们编三句半说:“十个全覆盖”得民心,感谢政府感谢党,党的恩情永不忘,歌唱!
是啊,民生如天,“十个全覆盖”惠民工程就是要给老百姓带来一种说不尽的“幸福”!
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巴林左旗将进入攻坚战,为人民创造更大的幸福。旗委书记李浩楠坚定地说:“我们将一张蓝图绘到底,真正走出一条具有左旗特色、示范效应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新路子,推动左旗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旗。”
我们相信,巴林左旗的“十个全覆盖”工程就如一篇没有休止符的昂扬乐章,充满生机和活力,在全旗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下,一定会创造更大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