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两会上,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带来提案,他从食品安全角度出发,建议废除生猪定点屠宰,参照发达国家先进的经验,与其他食品生产企业管理一样,实行许可制度;鼓励、实行品牌化经营,各销售点销售时应标明猪肉生产企业或商标,便于责任追溯。依法推进现代养殖业、现代屠宰业、现代化肉食品加工,就一定能够解决好肉食品安全问题,让老百姓真正吃上放心肉。
新《食品安全法》的即将出台也将开启一个食品安全领域的“重典时代”,这也体现了政府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零容忍”,所以在这一时期,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审视“生猪定点屠宰制度”才更加的有意义。生猪定点屠宰制度是否已经成为“姑息”食品安全问题的一块土壤,许可制度是否可以解决屠宰环节的诸多问题?这一切都需要更加审慎的判断和更加专业的声音。
Nando:制度不重要,重要的是执行
无论是生猪定点屠宰制度还是实行许可制度,其实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来说,都没有本质的差别。真正存在于本质的差别在于能否形成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如果《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能够得到真正的执行,那么食品安全的现状肯定不是这样。
不过,相较于定点屠宰,许可证也许更容易监管。定点屠宰制度更像是一种垄断,许多的养殖企业为了获得合格标准不得不支付更多的屠宰成本。一些小规模的养殖企业或者个体养殖户不愿意或者不能承受这些成本时,他们就只能找那那些黑屠宰厂。食品安全也就无从保证了。许可制度打破了这一垄断,让更多的资源进入这个领域,屠宰成本大为降低,更多养殖户愿意选择更安全的屠宰厂,这样也就更方便监管了。如果将养殖户吸引到正规屠宰厂,那些不正规的黑屠宰厂也就没有生存的土壤了。没有了这些黑屠宰厂,那些劣质的猪肉也就没那么容易进入到市场了。更关键的是,监管起来更容易了。许可证让当局抽身出来,安心扮好监管者的角色,这样在执行中也就少了些利益的瓜葛。所有被屠宰的生猪如果能够做到可以溯源,就可以更好地管理、问责了。这样屠宰厂在屠宰过程中就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因为一旦出现任何差错,监管部门都是能够追求相关责任的。
Victoria:扔进去一条鲶鱼解决问题?
抛开生猪定点屠宰来看,我国的生猪屠宰环节长期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私屠滥宰现象泛滥,对生猪注水、屠宰病害猪等等,而不管这些猪肉安全与否,都有可能摆到人们的餐桌上。多年前,关于注水肉的报道不绝于耳,猪肉、牛肉都有,看着电视里一头牛被水灌得像个巨大的皮球,一丝寒意袭来,原来为了金钱,人们可以这样。但是当人们都以为这些都是非法的屠宰场私下的交易时,更多的资料显示,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前两天,一则屠宰场压根部检验检测生猪的消息出现,这些很可能已经患病的猪被车直接拉进了屠宰场。这以后的事儿,想想都觉得恐怖。
生猪定点屠宰的初衷是好的,统一管理,统一屠宰,从而保障肉食品安全。但是,这一“统一”就将很多权利统一到了一起,也将很多消费者的信任统一到了一起。这就像是一个温暖的发酵床,不停地在滋养着某些微生物。但却没有引进新的垫料,也没有抛弃已经失效,或者腐败了的。这是此项措施自身存在的问题,需要加以改良,就像电脑软件,需要不断升级弥补漏洞。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的提案不失为一种好的做法,就像一条鲶鱼在沙丁鱼的鱼舱里游动。但是,一条鲶鱼是远远不能解决问题的,而且,还得保证这条鲶鱼不会最终成为一条伪鲶鱼。
近日,央视等多家媒体曝光了多地问题猪肉流向餐桌的违法事件,病死猪肉轻而易举过通关流向人们的餐桌,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全社会从上至下都在关注,可违法案件总是不断曝光,各地都有发生,媒体的曝光没有起到预期的警醒效果,足以说明涉案人员的胆大猖狂。明明有一系列如《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的法律制度在运行,为何问题猪肉总是屡禁不止?调查显示,很多死、病猪屠宰点都暗藏在私人家中,非常隐蔽。屠宰点白天下乡去收死、病猪,然后为避人耳目选择夜间凌晨进行屠宰。另有部分生猪定点屠宰场的检验检疫制度形同虚设,伪造检疫证明等乱象频发,试问政府的监管权力去哪儿了?总理在两会上说大道至简,有权利不能任性乱用,可相关责任部门的监督无力等不作为理应承担相关责任。
对生猪屠宰制度进行完善升级,实行高门槛的市场准入许可制度,政府监管部门掌握屠宰点的全方位信息,具体到相关责任人,让私屠滥宰现象无处遁形。屠宰点的准入门槛越低,风险自然而来,实行许可制,或可在源头上解决问题肉问题,当然各地还要完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机制。
蘅芜君:建议生猪定点屠宰创新监管机制
生猪定点屠宰的初衷是为了解决私屠滥宰以及屠宰过程不规范的问题,但是从事实看来,并没有达到这个效果。据《苏州日报》消息,现在全市40家屠宰场中,有14家通过了这次环保审核,另外26家的环保设施都必须进行整改。而这40家屠宰场是在层层筛选中最后存活下来的。2009年出台的《苏州市生猪定点屠宰场规划设置意见》中指出,到2015年,苏州的定点屠宰场将减少到40个。在这五年中,为了进一步缩减生猪定点屠宰场,市商务局联合环保、农委等九部门对全市的生猪定点屠宰场进行审核清理,然而最终留存下来的40家竟然有一大半以上都需要进行整改,可见有关部门在监管上需要进行有效的机制创新。
生猪屠宰许可制度是把屠宰产业放到市场经济中去完成自我整合,而生猪定点屠宰则更加注重政府的宏观调控。笔者认为,我国养猪企业目前还呈现出相对分散的状态,屠宰企业分布也呈现出相似的特征,如果采用许可制度可能无法达到预想中的效果。当务之急是创新监管机制,采用更加弹性的机制同时结合严格的法律制度。当产业整合到一定时期之后,则考虑开放市场,引入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促进屠宰企业自身完成产业结构升级。